重走改革开放路 砥砺爱国奋斗情 同心并力 笃志治学 学有所成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

发布时间:2018/11/13 来源:必赢437官方网站


10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必赢437官方网站时勉励港澳台地区和海外学生要好好学习、早日成才,为社会作出贡献,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带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1026-28日,必赢437官方网站港澳台侨学生“未来工程师”国际CDIO培养计划暨“同心并力班”全体学员和导师,在学院党委书记黄睿、学院副院长黄世清等领导老师的带领下赴潮汕地区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广东社会实践和历史文化考察活动,领略祖国传统文化之魅力,见证改革开放之成果。

潮汕是侨乡、水乡、商贸之乡、文化之乡,自古闻名于天下。一千多年前,大文豪韩愈曾被贬到此地当刺史,开凿水渠,鼓励耕种,播下了文化的种子。潮汕究竟是怎样一块人杰地灵、引领风骚千年的宝地?三天潮汕文化研学之行,师生们不仅领略祖国的悠久历史和大好风光,见证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学习韩愈“为师、为学、为人、为官”的道理,体会潮汕人民“精耕细作、精雕细琢、精打细算,开拓进取、同舟共济”的精神,收获颇丰!


体验传统文化,感受潮汕风味

1026日中午,考察团从广州出发。恰逢CDIO成员谢彬华同学的生日,在高铁上,学院师生们齐唱生日歌为他祝福,其乐融融。热情的导游在路上教了同学们几个比较简单的潮州话,比如阿di来称呼潮汕男性,阿mei来称呼年轻女性等,潮汕人最喜欢说的是“家己人”,同学们热情高涨,跃跃欲试,纷纷学习,体验中国语言博大精深的文化传承。对这次行程满怀期待。

到达潮州晚餐后,师生们到韩江漫步滨江长廊,观看滨江夜景。初秋的晚上,微波荡漾,清风拂面,惬意极了。无边的夜幕下,广济桥横跨韩江之上,灯光熠熠,耀眼夺目。男女老少,依靠在江边,共赏灯光展。伴随着绚丽灯光的曲子是一首昂扬的古典戏剧片段,紧接着是一段潮汕童声方言朗诵,还有歌曲《潮州人》,桥上灯光随着音乐有韵律地变化,或铿锵有力,或柔美悠长,在这此起彼伏的音乐旋律中,寄托的是潮州人对这方土地的深情,更是身为潮州人的骄傲。

韩江夜景

次日一早,同学们精神饱满地踏上这座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广济桥,广济桥,又称湘子桥,历史悠久,造型独特,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是我国古桥的孤例,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几百年来,广济桥屹立不倒,驻守江边,记录着着潮汕人的生活的一点一滴,见证着潮汕的历史变迁,它像是这方水土的守护神,更像是历史的里程碑。

(广济桥独特的十八梭船二十四洲桥梁结构)

沿着桥的纹理,大家无不感叹中国先人的智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带队的导师与同学们用专业的角度共同探讨中国古建筑的建筑之美,赏析古建筑地建造方式及特点,分析斗拱的力学设计与受力,独特的启闭式桥梁结构,船与船相互用木板连接,十分平稳。一路上,大家走走停停,感慨着韩愈精神与文化的传承、后人为韩愈而“江山易名”的传说,不断地发现桥上的惊喜。桥上更有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现场手工演示制作手拉壶,手工艺引得大家惊叹。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同学们不仅要以专业的眼光,认真的态度来学习并研究古老的中国建筑,领略先辈们思想,更要怀揣敬畏之心思考广济桥的深厚历史意蕴,保护并传承中国的文化瑰宝。

师生们研究广济桥的结构

师傅现场手拉壶工艺演示制作

同学们在探究广济桥历史

后人为纪念韩愈所建韩文公祠距今己有一千两百多年的历史,是国内目前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纪念韩愈的祠宇,也是潮州八景之一。韩愈一心为民,赦免奴婢,治理恶溪,留下《祭鳄鱼文》,从此,恶溪因他而改名韩溪。祠内有天南碑文,历代书法家都曾在这留下他们墨宝。往后山直上侍郎阁,牌匾上有著名流体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周培源先生所题“尊师百世”。据悉,来客从不中间的门进入,全部从侧门进入,主要说法是韩愈一身正气,潮州人尊称韩愈为韩公,从侧门进入以表尊敬。民间有“韩愈来潮州八个月,潮汕人却纪念了他八百年”的说法。


韩文公祠前师生合影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直到现在,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中国各地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潮州凤凰单丛茶、有太湖的熏豆茶、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而潮汕功夫茶以其在全国最精致、最考究而声名远扬。潮汕民间流传一种说法,宁可三餐无肉,不可一顿无茶。品工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工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即使是侨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着品工夫茶这个风俗。载阳茶馆在一个老巷子里,穹顶、雕花颇有民国遗风,师生们来到载阳茶馆体验潮汕茶文化和潮州弦乐,“滴茶”听戏,宛如唐宋盛世的文艺雅事,骑楼内,白帆下,围坐戏台前,工夫茶杯转动声响,小泥炉炭火正旺,好不惬意。台上小曲轻拉吟唱,不喧宾夺主,韵味十足。茶艺师为师生们做了潮汕功夫茶独具特色的21式功夫茶演示,师生们虚心请教,动手体验,乐此不彼。品潮汕工夫茶,十分的讲究,要有好环境、好茶叶、好泉水,有一套精致雅洁的茶具、考究细致的冲沏技艺。比如冲沏时,要高冲低筛,淋罐利沫,烧盅热罐,烫罐洗杯,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等等。

茶馆的传统文化曲艺

师生们学品功夫茶

精致的功夫茶具

师生们向茶艺师请教功夫茶如何冲泡

傍晚,一行人来到陈慈黉故居,陈慈黉故居是由旅外侨胞陈慈黉家族兴建而成。建筑风格中西合璧,以传统的“驷马拖车”糅合西式洋楼,点缀亭台楼阁,通廊天桥,萦回曲折,被誉为"岭南第一侨宅"。院内共有房间506间,最高不超过三层,故居在保留原貌的基础上,增设了陈慈黉家史馆、红头船雕塑、潮汕戏曲馆、木偶馆、潮汕新娘房、潮汕功夫茶馆、老潮州小食馆、书画廊、微雕展馆、潮汕工艺礼品馆、古厨房系列等富有潮汕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特色的景观。集合潮汕各类民俗、手工艺表演为一体,可谓为潮汕建筑文化的微缩景观。在这里,身为潮汕人的黄睿书记主动当起了导游,娓娓而谈,向师生们讲述了潮汕文化的渊源、潮汕人的优秀品质、潮汕的饮食文化,师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他讲到,潮汕文化一个字“精”,在农业上精耕细作,在手工业上精雕细琢,在生意上精打细算,在文化教育事业上精益求精,人才辈出,“精”乃潮汕之灵魂。他寄语同学们,中国传统文化光辉灿烂,博大精深,潮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希望同学们可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好好学习、学有所成、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

陈慈黉故居俯瞰

黄睿担任“导游”为师生们讲解

师生们在陈慈黉故居最有代表性的善居室前合影

共漫步“粤东明珠”南澳,同见证改革开放成果

1027日下午,师生一行乘车前往南澳岛,途经有名的南澳大桥。南澳大桥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是一座连接汕头市澄海区和南澳县的跨海大桥。汕头市公路局许锋副局长受邀来为师生们讲解南澳大桥的构造和特色。许锋在大巴车上一路潮汕地区的城市道路规划,潮汕地区的特色等方面为大家介绍了的南澳大桥的基本情况,并从专业角度为同学们讲了大桥的结构设计等。他表示,汕头作为全国主要港口城市,是中国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也是海西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改革开放后建设发展,汕头经济特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设立,作为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重要战略的一个全新平台,让汕头再一次站到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这让因侨而立、处于海丝重要节点的汕头迎来重大发展机遇。而南澳大桥历时五年建设成功通车,不仅为7万多海岛居民的生活出行、就医等提供了生活便利,同时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对拓展汕头的未来发展空间具有重大意义。大家随车跨过南澳大桥,踏上了南澳岛的土地,并于晚上召开了师生分享会。

南澳大桥

许锋副局长在车上为大家讲解南澳大桥的构造

次日凌晨,老师和学生们相约海边看日出,当天边撒下第一缕曙光,海面上荡漾起金色的波浪。老师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将手臂伸向遥远的东方,感受着温和的阳光,聆听着海洋的声音,无比放松,此时在这个最接近天堂与自然的时刻,所有人屏住呼吸,接受阳光的洗礼,心里的洗涤以迎接美好的新一天。

师生相约看日出   

太阳升起,新的一天开始了,老师同学们前往中国第11个北回归线标志-自然之门,该塔设计采用汉字“门”字进行演变造型,球体半径3.21(对应春分321),悬臂长6.22(对应夏至622),从底座到球体高12.22(对应冬至1222),两边门柱所倾斜的角度正好对应北纬23.50。每年夏至正午,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日影将穿过上方圆球中心圆管,投射地台中央。力学、建筑、土木的专业老师为同学们现场开始上一堂“专业课”,同学们无不为建筑的精妙而赞叹。

北回归线标志下师生合照

离开自然之门,研学团来到了总兵符观摩学习。总兵府是明清时代南澳总兵的衙署,最初建于明朝万历四年,由当时的南澳副总兵晏继芳建造。南澳岛是军事重地,曾有175位总兵在这驻扎过,其中包括郑成功的父亲。20148月,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在总兵府挂牌,旨在以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深化粤台两地经贸人文交流合作。院内设有有招兵石,原重119公斤,据说是当年郑成功招兵时,能抱起石头者即招兵入伍。师生们都跃跃欲试,基本都能举起象征保家卫国荣光的招兵石,大家举起的不仅仅是石头,更是保家卫国的重担。

总兵府的郑成功雕像

黄世清举起招兵石

师生们在总兵府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基石前合影

宋井、三井、龙虎马三井,陆秀夫,这口井的神奇在于700多年来,古井时隐时现,出现时古井虽离波浪滔滔的大海仅10来米,但清泉不绝,水质清纯甘甜,久藏而不变质,故被称为“神奇宋井“。传闻南宋末,陆秀夫和张世杰护送南宋皇室少帝赵呈与弟赵曷到此,小住一段时间后留下宋井、太子楼等遗迹。宋井见证着历史的变迁,汩汩清泉承载着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流淌在历史的星空银河中,亘古不变。

宋井公园的特色大门

师生尝试引用井水

师生热情分享,倾吐爱国之情

实践考察期间,考察团组织召开了分享交流会。黄睿指出此次活动旨在贯彻落实102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必赢437官方网站的重要讲话精神,学院师生同心并力笃志治学,宏教泽而系侨情,擦亮暨南金字招牌,努力把广大港澳台侨学生培养成才,使其更好地为社会作出贡献,更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远播至五洲四海,把总书记的嘱托落到实处,使之结出丰硕的成果。他强调学院CDIO培养计划以“政治上有影响、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力、学术上有造诣”为培养目标,加强内地学生和港澳台侨学生的交流,全面提升学院港澳台侨学生的专业水平、文化认同及领袖能力,重点培养一批优秀港澳台侨学生领袖,希望大家能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能为生源地社会发展和繁荣稳定作出贡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远播至五洲四海。

黄睿为在座师生分享

许锋受邀为各位师生做了专题分享报告,许锋局长介绍了潮汕地区的基本情况及人口分布,潮汕现在是三市鼎立,分别为汕头市、潮州市以及揭阳市,其中汕头市本地居民将近560多万,海外侨胞超过千万,是著名的侨乡。在分享报告过程中,许锋局长大量的数据脱口而出,论述有力,并进一步谈了潮汕的定位、建设与未来发展方向。同时许锋也表示自己也是一个土木人,其充分肯定了必赢437官方网站在人才培养与教育中的作用,并对在场的暨大学生提出了两点期望:一是学有所成,学有所为,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将来用专业知识建设和报效国家;二是常怀感恩之心,要懂得感恩老师的教导与提点。

许峰做专题分享报告

两天半的行程下来,让在座的师生感触颇深。黄世清表示,以前他对潮汕文化的认知只是精雕细琢、精打细算,通过这次活动,他又悟到了新的东西:一是为师、为学、为人、为官之道,韩愈一身正气,刚正不阿为国为民,被贬潮汕八个月,被潮汕人纪念了八百年;二是家族、家庭的意义,陈慈黉故居506间房间,前后花17年时间修葺,由陈氏家族女性主持修建的,家族为何能够长久兴盛百年不衰,值得我们思考。

黄世清分享行程体验

2016级土木工程左晓辉说看到陈慈黉故居的建筑之美,尤感女性在土木、建筑中也可以像男性一样优秀,土木学子应自强不息,贯彻暨大校训忠信笃敬,加倍努力。

2017级建筑学刘旻雨提出了自己此行中发现的问题与疑问,表达了自己的思考,认为此次研学对她日后的设计会有很大帮助,尤其是在平面和空间布局方面,提出课本要和实践相结合。

2016级土木工程谢彬华同学从港澳生角度谈自身体会,表示要利用好必赢437官方网站和学院提供的平台,学好专业知识,砥砺前行,期待将来也能像韩愈一样,改变一方水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

2017级工程力学赵晨同学回忆了近两日的文化研学经过,同样为诺大的陈慈黉故居由女性主持修建而折服,在这过程中收获了同学间友情和师生间的情谊,看到了老师们亲和的一面,语末,她引用暨大校友汪国真的一句话:“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2018级建筑学韩晓璇也踊跃发言,具体分享了自己此行的所见所闻,观察细致,小至墙壁的琉璃设计以及陈慈黉故居排水、细部装饰等,具体而微,敏锐好学。南澳大桥的宏伟工程让她感到惊叹,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让她身为中国人感到无比幸福。

在座同学踊跃分享行程体验

分享会后,力学与土木工程系创系系主任王璠教授做了总结,潮汕文化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虽然自己已经是三访潮汕,仍然有新的收获,此行也看到了大家的活力,希望大家都能看到自己的能量,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暨南学子的嘱托,好好学习,早日成才,牢记使命,为社会作出贡献,将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

王璠作分享会总结

师生赠予许锋暨南纪念品

为期三天的研学之行在不舍中落下的帷幕。此次研学不仅实地考察了潮汕的风土人情,学习了解到书本外的知识与见闻,而且深刻体会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改革开放给带给广东人民、潮汕人民带来的新发展新机遇,更重要的是更深层理解了作为新时代有志青年应当承担的责任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指导并发表重要讲话,亲自宣布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给了我们更加坚定的信心和决心。新时代拉开帷幕,在向着21世纪的青年们招手,希望同学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面带微笑信心满满在铺满阳光的大道上追求真理,不断奋斗,为祖国的宏图大业添砖加瓦。重走改革开放路,砥砺爱国奋斗情,同心并力、笃志治学、学有所成、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